好心情说说吧,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!
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
古木阴中系短篷全诗
余光中的诗
1、《算命瞎子》
凄凉的胡琴拉长了下午, 偏街小巷不见个主顾; 他又抱胡琴向黄昏诉苦: 空走一天只赚到孤独! 他能把别人的命运说得分明, 他自己的命运却让人牵引: 一个女孩伴他将残年度过, 一根拐杖尝尽他世路的坎坷! 1950.11.8
2、《灵感》
你光彩照人的热带小鸟, 欢喜在我头顶来回飞绕, 每次在我的掌中挣脱, 只落下一片蓝色的羽毛。 我把它拾起插在帽边, 行人看到都异常惊羡。 哦,我怎能捉回飞去的小鸟, 让他们象我样看个完全! 1952.10.10
3、《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》
何等芳醇而又鲜红的葡萄的血液! 如此暖暖地,缓缓地注入了我的胸膛, 使我欢愉的心中孕满了南欧的夏夜, 孕满了地中海岸边金黄色的阳光, 和普罗旺斯夜莺的歌唱。 当纤纤的手指将你们初次从枝头摘下, 圆润而丰满,饱孕着生命绯色的血浆, 白朗宁和伊丽莎白还不曾私奔过海峡, 但马佐卡岛上已栖息乔治桑和肖邦, 雪莱初躺在济慈的墓旁。 那时你们正累累倒垂,在葡萄架顶, 被对岸非洲吹来的暖风拂得微微摆荡; 到夜里,更默然仰望着南欧的繁星, 也许还有人相会在架底,就着星光, 吮饮甜于我怀中的甘酿。 也许,啊,也许有一颗熟透的葡萄, 因不胜蜜汁的重负而悄然坠下, 惊动吻中的人影,引他们相视一笑, 听远处是谁歌小夜曲,是谁伴吉打; 生命在暖密的夏夜开花。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随那个夏季枯萎。 数万里外,一百年前,他人的往事, 除了微醉的我,还有谁知道?还有谁 能追忆哪一座墓里埋着采摘的手指? 她宁贴的爱抚早已消逝! 一切都逝了,只有我掌中的这只魔杯, 还盛着一世纪前异国的春晚和夏晨! 青紫色的僵尸早已腐朽,化成了草灰, 而遗下的血液仍如此鲜红,尚有余温 来染湿东方少年的嘴唇。 1955.9.29
4、《自三十七度出发》
自三十七度出发,地心的吸力重了。 我如登陆于木星,骤增为二百七十四磅, 看十一个月在太空旋转。 站在白垩纪的活火山上,独自和恐龙群搏斗。 地球痉挛着,若行星之将出轨, 七色火在四周吐毒蟒的舌头。 群鬼哗变着,冲出地狱的大铁门, 而且鼓噪着,追逐于我的背后; 梦魇骑我,向
查看更多>>此夜曲中闻折柳全诗
《春夜洛城闻笛》
作者:李白
原文:
谁家玉笛暗飞声, 散入春风满洛城。 此夜曲中闻折柳, 何人不起故园情。
注释:
1、洛城:洛阳城。 2、暗飞声:悄悄地飘来声音。 3、春风:一本作东风。 4、折柳:即《折杨柳》,曲名。相传西汉张骞入西域得《摩诃兜勒》曲,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,其中有《折杨柳》。梁鼓角横吹曲也有《折杨柳》。清商曲有《攀杨枝》、《月节折杨柳》、《小折杨柳》诸曲。 5、故园:故乡。
诗意:
阵阵悠扬的笛声,从谁家中飘出?随着春风飘扬,传遍洛阳全城。就在今夜,听到哀伤的《折杨柳》,谁能不勾起思乡之情吗?
赏析:
这首诗写乡思,题作《春夜洛城闻笛》,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。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,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。起句即从笛声落笔。已经是深夜,诗人难于成寐,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。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。诗人不说闻笛,而说笛声暗飞,变客体为主体。暗字为一句关键。注家多忽略这个字。已故沈祖棻先生说:谁家、暗飞声,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,先听到飞声,踪迹它的来处,却不知何人所吹,从何而来,所以说是暗中飞出。(《唐人七绝诗浅释》)为一种理解。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,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,下此暗字,十分恰当。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。主要是说笛声暗送,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,以动其离愁别恨。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,以主观写客观。此外,暗也有断续、隐约之意,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。谁家,意即不知谁家,谁与暗照应。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,说它散入春风,满洛城,仿佛无处不在,无处不闻。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。散字用得妙。散是均匀、遍布。笛声散入春风,随着春风传到各处,无东无西,无南无北。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;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,二者密合无间。
听到笛声以后,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,于是第三句点出了《折柳》曲。古人送别时折柳,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。据说柳谐留音,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。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,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。《折杨柳》曲伤离惜别,其音哀怨幽咽。晋代太康末年,京洛流行《折杨柳》歌,有兵革苦辛的词语。北朝《折杨柳歌》中说:上马不捉鞭,反拗杨柳枝;蹀坐吹长笛,愁杀行客儿。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。所以,诗人听到这首《折柳》曲,便引起客愁乡思。一般说,久居他乡的人,白天还没有什么,
查看更多>>去年今日此门中全诗
《题都城南庄》
作者:崔护
原文:
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 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
注释:
1、都:国都,指唐朝京城长安。 2、人面:指姑娘的脸。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。 3、不知:一作秖(zhǐ)今。去:一作在。 4、笑: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。
诗意:
去年的今天,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,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,显得分外绯红。时隔一年的今天,故地重游,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,已不知去了哪里,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。
赏析:
全诗四句,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、相互映照的场面。
第一个场面: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。人面桃花相映红,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,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,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、情摇意夺的情状,和双方脉脉含情、未通言语的情景。
第二个场面:重寻不遇。还是春光烂漫、百花吐艳的季节,还是花木扶疏、桃树掩映的门户,然而,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,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。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,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。去年今日,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,想必是凝睇含笑,脉脉含情的;而今,人面杳然,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。依旧二字,正含有无限怅惘。
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、桃花作为贯串线索,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,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,回环往复、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。对比映照,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。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,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、美好,充满感情,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;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,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,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。
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,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,甚至带有戏剧性,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,而是一首抒情诗。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,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,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。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:在偶然、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,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,却再也不可复得。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。
寻春遇艳
查看更多>>